首页 > 政府网站 > 梅州政府网站内容详情
广东iso认证
广东iso认证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所属分类:梅州政府网站

相关标签:

官方网址:http://www.gdmx.gov.cn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基本概况】    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梅州市中部。全区总面积2482.86平方千米。2023年,梅县区辖19个镇(办事处、高管会)、355个行政村、34个社区。2023年年末,梅县区常住人口55.27万人,梅县区户籍人口613782人,人口出生率为6.30‰,死亡率为7.82‰,自然增长率为-1.52‰。矿产资源以大理石、煤、铁、锰、钨、锌、铜、石灰石等为大宗,其中大理石储量40多亿吨、煤近4亿吨、铁1318万吨、锰700万吨。旅游景区景点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千年古刹灵光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寿峰健康产业园、大观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魁塔,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五大特色建筑客家民居围龙屋南华又庐、丙村温公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南口麓湖山庄,国家级古村落水车茶山村、南口侨乡村,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雁洋桥溪村、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松口镇和历史文化名街松口古街、世界最大圆形建筑——梅县文体中心,主要地方名胜阴那山、王寿山、九龙嶂等。


       梅县区先后荣获中国金柚之乡、全国水果百强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歌艺术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并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中国长寿之乡。是传统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2019年,梅县区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国家、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创建名单,于2021年11月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梅州综合保税区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话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不少杰出人物。著名的有清代著名诗人宋湘、黄遵宪,辛亥革命烈士陆军上将邓仲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叶剑英,现代著名画家林风眠,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两院“院士”古德生、张楚汉、廖万清、陈志杰等。


【建置沿革】    建置始于南朝齐(479-502年),时称程乡县,以纪念乡贤程旻而得名,析海阳县地置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于程乡置敬州,领程乡一县,州、县并置。北宋开宝四年(971年)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改名梅州,因境内有梅溪、梅山,“因山水而得名”(见清光绪《嘉应州志·山川》),有说境内多梅花而得名。明代,撤梅州,仍设程乡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格为直隶嘉应州,领兴宁、长乐(今五华县)、平远、镇平(今蕉岭县)4个县,连同嘉应本属(原程乡县)称为“嘉应五属”。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在嘉应州的地方政权后,嘉应本属复名梅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改称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1978年,划出县城梅州镇和附城部分乡镇成立县级的梅州市。1983年6月,县、市合并,称梅县市。1988年1月,撤销梅县地区,设立地级梅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市撤销。析为梅县和梅江区(县级),隶属梅州市。2013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梅州市撤销梅县建置,设立梅州市梅县区。


【经济发展】      2023年,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为258.48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全省第十二,为2017年以来最好成绩。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3.02亿元,同比增长5.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0.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15亿元,同比增长10.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8.31亿元,同比增长6.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4:33.7:4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666元,同比增长8.0%。


【工业】      2023年,梅县区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印发《2023年梅县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坚持产业入园、建链成群,围绕构建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2+1”现代产业集群,借力省新一轮对口支援,大抓链式招商。全年引进智能家电产业园、睿储独立储能电站等新签约项目82个,计划投资217.92亿元;全年纳入市招商引资绩效统计项目48个,计划投资87.01亿元,完成率达113%,实际投入20.07亿元,完成率达129.5%,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超华科技600万张高端芯板和新材料2万吨铜箔项目加快建设,正全力推动嘉元时代首期5万吨产能早日全面达产。装备制造产业启动新一轮增资扩产,BPW车轴空气悬架导向臂项目正在设备安装,科华环保设备制造项目已投产。新增“四上”企业103家,无“四上”企业镇全部清零,全区现有“四上”企业数量约占全市的25.7%。2023年,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81亿元,同比增长12.5%(可比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81亿元,同比增长11.1%。


【农业】    2023年,梅县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梅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8亿元,按可比价比增5.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64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农业总产值77.13亿元,比增5.1%;牧业总产值13.1亿元,比增5.9%;渔业总产值4.96亿元,比增3.8%。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华发现代农业(梅州)示范基地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刷新“梅州速度”,聘请25名产业村长,巩固发展43个特色专业村。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强力整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3宗,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520公顷,垦造水田20.27公顷,奖补复耕复种面积2533.33公顷,粮食生产任务超额完成。2023年,“梅县金柚采摘节”荣登全国“节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荣获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品牌兴农”全国首批专项典型案例;智慧金柚平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梅县金柚”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营商环境】    2023年,梅县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在全市率先设立区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全面落实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实现425项事项跨省通办、170项事项省内通办。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对口帮扶等资金1.5亿元,推动园区道路、水电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铜箔产业配套污水管网、110千伏接入系统工程、瓜洲110千伏变电站基本建成,产业通道、悦一自来水厂等加快建设;城东园区标准厂房、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加快谋划梅州坑污水处理设施,园区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坚持以产定园、特色建园,推进“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提质增效。集聚地9.28平方千米纳入市承接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抓好指标申报和土地收储等工作,2023年,争取用地指标14公顷,将180公顷用地申报纳入2023年度成片开发方案,完成土地收储10.67公顷,实现储备用地66.67公顷,切实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同时,健全园区管理机制,对接区财政、民政和人社等部门,推进园区国资平台运营方案编制、公司人员招聘等工作,加快健全“管委会+公司”专业化运作模式。牵头制定并推动出台《梅县区产业集聚地产业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试行)》,着力构建“源头防范、信息互通、部门联动、措施有力”的产业入园管理机制。


【深化改革】    2023年,梅县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融湾入海步伐更加有力。改革攻坚纵深推进,扎实开展12项重大突破性抓手、10项重点改革、10个典型培育工作,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扩权强区改革,成功争取城区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权限下放。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粤东地区率先实现数据产品上架。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长效机制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数字化管理等改革事项取得突破。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政策红利效应持续释放,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债券资金、特别国债等约25.27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横向、纵向帮扶走深走实,组团帮扶基础进一步夯实,荔湾(梅县)1906科技园经贸基地和荔湾(梅县)创金中心科创基地“反向飞地”揭牌设立。融湾平台扩容提质,梅州综保区入驻企业30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8.07亿元、比增165.3%,约占全市的18%。梅州综保区二期建成并通过模拟验收,梅州国际陆港正式运营,并与盐田港建成“组合港”,区港联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旅游】    2023年,梅县区结合区域文旅发展实际,确保在“十四五”期间推进梅县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制定《梅县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从工作理念、工作机制、产业布局等方面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扎实做好文旅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有粤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AAAAA级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3家AAAA级景区: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灵光寺旅游区和叶剑英纪念园,3家AAA级景区:南寿峰健康产业园、大观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松口古镇等一批各具文化特色的景区景点。全区文化和旅游类企业52家。其中,文化类企业19家(互联网服务企业9家、娱乐场所企业10家),旅游类企业33家(A级景区7家、民宿12家、旅行社13家、星级饭店1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成效明显。成功打造赏花踏春古镇游线路,并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舍综艺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雁洋镇长教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梅县区统筹推进全区3大类13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8.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有效发挥稳经济的作用。至2023年底,全区公路已硬底化通车总里程3560千米,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千米143.4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条(段)共136.5千米、国道2条84.18千米(G205、G206)、省道11条共465.488千米(包括307.337千米新升省道)、农村公路2873.835千米。全区通镇公路达到三级路以上,镇通村公路全部实现路面硬化,通100人(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基本实现路面硬化。全区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82条,途经本辖区新能源电动公交车978辆,全区355个建制村已开通公交。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城乡建设】    2023年,梅县区坚持高位推进头号工程,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统筹衔接好规划、项目、资金,有序推进一批精品节点、精品项目,典型镇村建设梯次展开。梅县区及雁洋镇、松口镇和雁上村等7个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区镇村。全省首创“百千万工程”典型区规划建设总师制度,雁洋典型镇建设规划获评省级优秀案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个,新(改)建污水管网30.86千米、供水管网18.36千米,宪梓公园建成开园,三丰大沙安置区竣工交付,天虹购物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艺展·缤纷城、梅花山·云麓、梅汕高铁安置区、市政电力管沟等项目稳步推进。创文巩卫深入开展,城区“三大专项”重点区域示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扎实推进,雁洋、畲江达到示范圩镇标准,雁洋镇入选全省美丽圩镇建设示范典型名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获得省财政1亿元资金奖补。大力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总投资约4500万元,项目主要包含松口镇、水车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24个传统村落数字化影像库及保护范围标志牌项目。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9宗,梅县区崩岗治理工程(南口镇荷泗片)、韩江治理工程梅县段、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梅县段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    2023年,梅县区坚持推进绿美梅县建设,绿色生态本底更加鲜明,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林长制、河湖长制、水土保持工作均获市级考核评估“优秀”等次。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种植“客商林”“侨心林”等主题纪念林17个,打造星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00户,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400公顷,绿化美化万里碧道5千米、城乡道路138千米,“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持续提升。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研学班在梅县区举办,跻身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宪梓公园入选省级林长绿美园,梅畲快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带成为省级样板,雁洋镇入选广东省森林城镇。着力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培育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下示范基地5个。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有效,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整治园区危(固)废收贮处理企业,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6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基本完工。2023年,梅县区新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4%,与去年同比持平;PM2.5平均浓度20μg/m³,与去年同比持平。全区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100%,平均水质达标率为83.3%(松源河铜盘桥断面不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到位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城区环境噪声基本符合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


【自然资源】    2023年,梅县区耕地面积1.20万公顷,园地2.56万公顷,林地18.29万公顷,草地1674.9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6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877.5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548.79公顷,其他土地427.14公顷,湿地43.04公顷。共有25家矿山企业(11家建筑石场、1家矿泉水企业、3家铁矿、1家铜矿、7家石灰石、1家银锑矿、1家大理石)。


【科学技术】  2023年,梅县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星创天地”1家、省“星创天地”2家;省创新型企业2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3家、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个;省部产学研合作重点实验室培育单位1家;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省创新型专业镇创建镇1家,省创新型专业镇入库镇3家;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家。2023年,康立生物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嘉元科技一项发明专利入选广东专利奖金奖,获评“广东首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2023年,全区专利授权量431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222件,外观设计专利137件),同比下降33.3%;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拥有量378件;商标申请件数2098件、注册件数969件、有效注册量9808件。


【教育】    2023年,梅县区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高考、中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新增民办高中学位180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50个。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居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2023年,梅县区有各级各类学校62所(其中:完全中学8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心小学和区直属小学28所、民办中小学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青少年宫1所),中小学生84620人,其中:普通高中9147人、初级中学22576人、小学5289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升初升学率为100%,高中毛入学率为97.6%。梅县区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32所,其中:区直属幼儿园3所、镇中心幼儿园19所、学校附设幼儿园14所、民办幼儿园96所。梅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职教师5052人,教师研究生学历有179人,占比3.5%;本科学历有4118人,大专学历的有75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5.1%。2023年,全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1287人,在校学生3454人,毕业生854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3771人,在校学生9147人,毕业生2874人;普通初中招生7463人,在校学生22578人,毕业生6413人;普通小学招生9357人,在校学生52897人,毕业生8090人;幼儿园招生4262人,在校学生20006人,毕业生10488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人数16人,在校学生57人,毕业生16人。小学和初中净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9.56%。全区高考参考人数3615人,本科上线人数1649人,本科率为45.62%;专科上线人数3615人,专科率100%。


【文化艺术】    2023年,梅县区有县级公共图书馆2个,县级公共文化馆1个,国有博物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9个,其中特级站5个、一级站5个、二级站9个。已全面完成35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覆盖率100%。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19个乡镇覆盖率为100%。全区图书馆纸质藏书50.48万册,其中:梅县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为38.64万册、电子图书23.8万册,松口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为11.84万册、电子图书9.45万册。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和梅县区木偶传习所全年创作艺术作品38个。客家山歌剧《春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血蝴蝶》获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二等奖,梅县区图书馆被文旅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并获得“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积极搭建外宣平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区山歌剧团、区木偶剧团与深圳市会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署为期3年(2023—2025)的梅县苏区融湾文艺展演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创排党的二十大宣讲剧《向往的幸福》、垃圾分类轻喜剧《垃圾特烦恼》、实景演艺秀《古墟1938》等作品。创排形式多样的客家特色文艺作品,主要包括:山歌对唱《梅州是个好地方》《谱写时代新篇章》《客家文化客家情》《叶帅故里 法润梅县》《闽粤赣边一家亲》《山歌唱响新时代》《畲乡人民心连心》《世界客商美名扬》《百千万工程促振兴》等;女声组合唱《幸福畲乡》《畲乡的节日》《绿美半埔新印象》;诗朗诵《向梦想出发》;舞蹈《魅力畲族》《天下无诈》;歌伴舞《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天下客家一家亲》《绿美梅县好风光》等节目。


【社会民生】     2023年,梅县区突出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主线,全力做好社会民生工作。民生类支出约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梅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83元,同比增长3.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7元,同比增长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0元,同比增长7.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2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2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23年,全区有8.87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19.3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7.58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43.0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5.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有8.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城乡低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发放低保金4870.10万元,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贴45.80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506.62万元,支出特困供养资金2954.9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生活补贴167.67万元。重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2个,城市社区老人活动中心6个,完成1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长者饭堂”建设,已建成“长者饭堂”7个。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工作,2023年完成“粤菜师傅”工程培训162人次、“南粤家政”工程培训757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830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1282人。2023年向符合条件的个人、企业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补助共计810.11万元。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粤东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区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全面投入使用,梅县区被确认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培育区”,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